2024年03月08日18:20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人民网南京3月8日电 (张瀚天)3月8日,高淳区生物质炭土有机水稻减排增汇成果发布会暨碳汇有偿竞价拍卖活动顺利举办。通过碳汇有偿竞价拍卖,标值碳减排量130.67吨的江苏省“0000001”号碳票在会上成功交易。
碳票是以凭证的形式,通过第三方机构监测评估,对于权属清晰的农作物出具报告,用来统计一定范围内农业碳汇量的证明。本次交易的碳票来自高淳区东坝街道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2022年7月,高淳率先启动江苏省首个有机水稻固碳减排项目,对东坝街道淳和水稻合作社500亩田进行有机水稻土壤数据管理采集试验,施用生物质炭,以生态方式种植“零碳水稻”,并核算固碳减排数据。
“施用生物质炭,稻田病虫害发生率平均下降15%,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6.1%,土壤固碳量平均增加89%,稻田温室气体直接排放平均减少16%,净排放量平均减少51%,共产生碳汇130.67吨二氧化碳当量。”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张纪兵先生对试验稻田减排固碳项目结果进行了分析展示。在当天的竞拍活动上,上述减排增汇量以均价75元每吨的价格被红宝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拍下。
江苏省第一张碳票授予环节。人民网 张瀚天摄
“通过项目实施,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显著降低,同时,生物质炭作为外源碳施入到土壤中,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减缓了病虫害的发生。既保证了水稻增产增收,又达到很好的固碳效果。”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农产品碳认证负责人郭汝清博士介绍。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国才会上表示,这是全国首次基于生物质炭在有机水稻上应用产生的额外碳汇进行的有偿竞价“第一拍”,也是江苏省首单农业碳汇交易,推动了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变现,对江苏未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具有重要的探索作用。
据了解,以“生态立区”战略主导的南京高淳还探索制定了《高淳区碳普惠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对方法学管理、减排项目和减排场景管理、减排签发碳积分转换、减排量消纳渠道和碳信用记录等进行了明确,减排量可以用于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碳减排市场交易,或用于用于自愿碳抵消、自愿碳注销、公益捐赠或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
江苏南京水稻碳交易是南京市高淳区举办的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碳汇有偿竞拍活动。 这场碳交易不仅标志着江苏省首单农业碳汇交易的成功,也代表了全国首次基于生物质炭在有机水稻上应用产生的额外碳汇进行的有偿竞价“第一拍”。
项目背景:南京市高淳区在2022年7月启动了江苏省首个有机水稻固碳减排项目,通过施用生物质炭培育有机水稻,旨在实现农业的绿色低碳生产。
碳交易内容:在这次碳汇交易中,红宝丽集团以每吨75元的价格成功拍下了标值为130.67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农业碳汇,总价为9800.25元。
技术支撑:南京农业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田间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构建了农田土壤固碳和温室气体排放模型,创建了一套生物质炭土壤应用固碳减排计量方法学,为本次交易提供了技术支撑。
项目成效:通过施用生物质炭,稻田病虫害发生率平均下降15%,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6.1%,土壤固碳速率平均增加89%,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平均减少16%,净排放量减少51%,共产生碳汇130.67吨二氧化碳当量。
经济与生态效益:此次碳汇交易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的经济收入,也增强了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的信心,同时为解决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交易难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政策支持:生态环境部正在积极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这将为类似高淳区的生态大区提供新的经济动能和生态利好。
总的来说,江苏南京水稻碳交易不仅是农业碳汇交易市场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化的重要探索。它展示了农业碳汇交易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为未来农业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日益完善,农业碳交易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